NEW动态

洽洽带着外国人嗑瓜子,嗑出了6亿元海外营收

  • 分类:NEW动态
  • 作者:UM
  • 来源:互联网
  • 发布时间:2024-04-10 09:4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Qiaqia led foreigners to crack melon seeds and generated 600 million yuan in overseas revenue

洽洽带着外国人嗑瓜子,嗑出了6亿元海外营收

【概要描述】Qiaqia led foreigners to crack melon seeds and generated 600 million yuan in overseas revenue

  • 分类:NEW动态
  • 作者:UM
  • 来源:互联网
  • 发布时间:2024-04-10 09:40
  • 访问量:
详情
全世界只有有五个国家的人可以熟练嗑瓜子:中国、俄罗斯、美国、土耳其、西班牙。[1]
 
但是有这样一个瓜子品牌,却偏偏出其不意,它把带壳的瓜子卖到那些不嗑瓜子的国家,让外国人学会嗑瓜子。
 
这个品牌就是“洽洽”。
 
出海16年后,如今,洽洽瓜子远销至东南亚、欧美等近50个国家和地区,海外营收近6亿元。
 
但是,想让不会嗑瓜子的外国人“嗑上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以日本为例,人们默认带皮的瓜子是给仓鼠吃的。为了表明带壳瓜子是宠物零食,这类瓜子在包装带上会印有一只大仓鼠。

这样的认知,开始逐渐被洽洽改变。因为在洽洽瓜子的包装上印着的是,人怎么嗑瓜子的四个步骤。
 

在日本一家业务超市里,在洽洽瓜子区域上贴上了一张食用说明“要剥开壳,吃里面的果仁。”另外,店员还附上嗑瓜子的感想:剥了壳壳吃米米,确实麻烦,但是很好吃哟。

现在,洽洽已经成功打入日本业务超市内部,在不少业务超市如“業務スーパー”都能看到洽洽瓜子的身影。在日本大型电商平台“乐天市场”上,用“向日葵の種(葵花籽)”检索的结果,除了仓鼠吃的瓜子外,就是食用瓜子“chacheer”(另作“chacha”),即洽洽。

洽洽的出现,也逐渐让日本人嗑瓜子上了头。在乐天市场的洽洽瓜子评论里,多次出现的一句话是“辞められない止められない商品ですよね。”(一款让人无法抗拒、无法戒掉的产品)

除日本市场外,洽洽还把瓜子卖到了韩国、泰国、美国等50余个国家和地区[2],并进入当地的主流渠道,比如泰国的7-Eleven,韩国食品零售商的E-mart等等。
 
2022年,洽洽(含泰国工厂)出口额5.01亿元,对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其他成员国的出口额为3.59亿元,占比72%,其中贸易体量最大的为泰国,占比达42%。[3]
 
在泰国,洽洽已经做稳了市场第一的位置。[3]洽洽究竟做了什么,能够改变外国人将带壳的瓜子视作“鸟食”的认知,还顺带教会外国人如何嗑瓜子,嗑出了6亿元的海外营收?
 
洽洽将瓜子卖向全世界背后,中国零食品牌出海浪潮已起。越来越多的零食品牌开始在海外布局,试图将中国零食推向世界的舞台。但如何让有中国文化的零食“走出去”,如何在海外布局供应链,如何接轨海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是出海企业无法避免的问题。
 
从洽洽的出海之路中,我们或许能够找到一些经验。
 
 
洽洽出海启航:瓜子勾起华人华侨的思乡之情
 
中国人自古就爱嗑瓜子。最早对瓜子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北宋初年,《太平寰宇记》在历史上第一次记载了“瓜子”。
 
中国人日常聚会、聚餐的场景中,少不了瓜子的身影。到了春节,几乎每家每户置办的年货中都有瓜子。而海外的华人华侨们也将瓜子视为“家乡味道”。
 
最开始,洽洽并没有将瓜子卖到海外。一些回国探亲、商旅的华人华侨们,会将洽洽瓜子带出国给远在海外的亲友们。
 
后来,洽洽开启了“出海”时刻。在FBIF对话洽洽海外事业部市场负责人鲁杰的直播中,他分享了这样几则小故事:
 
2000年,是洽洽出海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洽洽刚刚成立一年,它迈出了出海的第一步。
 
当年,一位来自香港的代理商,在北京参加了政府举办的海外华人华侨新年恳谈会。在会上,他偶然间尝到了洽洽瓜子,觉得洽洽瓜子很特别,很好吃,同时也勾起了“思乡之情”。
 
这位香港客户,最终成为了洽洽出海合作的第一位代理商。
 
洽洽在马来西亚的早期代理商里,有这样一位将瓜子视为“家乡味道”的老华人。
 
春节期间,这位老华人的亲戚给他带了一包洽洽瓜子。这包瓜子,让老华人吃出了家乡的味道。当时,这样一批远洋的老华人心中依然怀揣着家国情怀。于是,春节后,这位老华人便派了他的儿子来到了合肥的洽洽总部,与洽洽洽谈出海事宜。
 
这样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拼凑成了洽洽出海最初的“懵懂期”。
 
随着洽洽在国内市场逐步步入正轨,洽洽出海的思路,也逐步从被动,转向了主动。2008年,洽洽的营收达到了20亿。[4]这一年,洽洽在越南设立了第一个海外办事处,正式在海外市场布局。

国产品牌出海的历程,有一条稳健的路径:海外华人比较容易接受中国的产品,通过华人群体购买使用再传播给周围的其他群体。[5]
 
早期洽洽的受众是海外华人。但随着出海这件事情由被动变成了主动之后,洽洽将目光投向了那群不会嗑瓜子的外国人——让他们都能嗑上瓜子,并为之上瘾,那可是多大的蓝海市场。
 
但让外国人嗑瓜子有一个前提,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背景、对包装、产品口味、食品标准要求也不同,得适应本地市场。这背后对应的,其实是出海产品本土化的过程。
 
最早出现在洽洽面前的问题是——出海产品必须符合当地的标准。“最初我们以平行进口的方式进入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没过多久,我们发现,部分国家对食品法规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我们出口的商品也必须要符合当地的食品法规。”鲁杰说。
 
以马来西亚举例。马来西亚以穆斯林信仰为主,当地的消费者倾向于接受当地的穆斯林食品认证标准,即HDC-halal认证。洽洽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从原料到各个生产工序进行了认证审核。而这为洽洽产品进入当地市场奠基。
 
另外,为了迎合外国人的口味,洽洽对瓜子的口味也做了相应的调整。
 
在国内,我们熟知的洽洽瓜子有核桃、海盐、焦糖等,那是因为国内消费者的口味都是偏咸便甜的,但这些口味国外人并不一定都喜欢。

以泰国市场为例,除了国内市场有的山核桃味、原味外,洽洽在泰国加入了椰汁原料,推出了椰香口味,在泰国大受欢迎。

此外,在泰国市场还可以看到红枣味和咖啡味的瓜子。

产品本土化后,洽洽想了不少办法,试图让外国人爱上“嗑瓜子”。
 
既然外国人不会嗑,那就写上“傻瓜教程”。洽洽在不同国家的包装上专门腾出了一块地方,用多种语言写上嗑瓜子的教程。
 
  • 把瓜子用手捏住,尖的地方朝上

  • 把尖的地方放进嘴巴

  • 用牙轻咬,壳仁分离

  • 把仁吃了壳吐掉

洽洽会和国外的孔子学院合作,让瓜子作为教具出现在课堂上。课堂上老师们不仅可以教学生嗑瓜子,还可以将瓜子作为切入口,来传播中国文化。

在美国,洽洽将瓜子和春节文化深度绑定,在纽约、休斯顿、洛杉矶等地开展年货节,以瓜子为媒介,传播中国年文化,让国外友人更懂年俗、知年味。[6]
韩国孔子学院用洽洽瓜子做教具
图片来源:新华财经
 
为了更深入当地市场,洽洽也会在国外进行地推。洽洽的地推,总能精准的拿捏住当地人的心。
 
比如,在泰国泼水节期间,泰国人大都会驱车返乡,洽洽就在加油站派发试吃品。在漫长又无聊的旅途中,即便是不会嗑瓜子的泰国人也会想着研究研究如何嗑瓜子吧。
 
洽洽还会在促销活动中安插进抽奖环节,奖品跟着当地人的喜好来。如,泰国促销活动的奖品是一件真皮夹克;在越南,奖品换成了金项链。
 
在广告营销上,洽洽也会因地制宜。
 
洽洽会聘请当地明星作为品牌代言人。2022年,洽洽官宣了泰国市场品牌代言人——桑尼·苏瓦美塔农。
 
据了解,桑尼·苏瓦美塔农是泰国影帝,一直以正能量、阳光的形象出现在大众视野,洽洽与桑尼苏瓦美塔农的合作,受到泰国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
 
桑尼·苏瓦美塔农代言洽洽瓜子
图片来源:chachafood.com
 
另外,洽洽还会结合本土场景拍摄广告宣传片、在泰国节庆档期开展消费者活动、针对泰国年轻人的生活轨迹立体式做线上线下推广、携手桑尼·苏瓦美塔农登上MBK大屏等。[7]
 
“我们坚信嗑瓜子是从娃娃开始抓起,因此,我们不断引导年轻人和一些当地的消费者去嗑瓜子。”鲁杰说。
 

除了洽洽主动教外国人嗑瓜子外,中国的留学生、华人华侨们也是洽洽宣传的“主力军”。鲁杰告诉FBIF,洽洽前期其实并没有在培育市场上花大功夫,因为华裔、留学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地的消费人群去嗑瓜子,这就是文化的包容性和交融性的印证。

能够把瓜子卖给当地人,最为重要的一步是,洽洽将瓜子摆上了本土超市的货架上。
 
现在,在澳洲、北美、欧洲以及东南亚很多国家的主流渠道中,都能见到洽洽瓜子的身影,如在韩国食品零售商的E-mart,泰国的7-Eleven,日本的业务超市,越南的Big C等本土超市的货架上都能够找到洽洽瓜子。
 

这一切,都与洽洽在海外构建的经销体系有关。此前提到,不少华人华侨在尝过洽洽后都逐渐发展成了海外经销商。

 
随着海外市场逐渐展露出庞大需求,从2008年开始,洽洽就陆续在泰国、越南、印尼、中东等地区设立办事处。通过这些办事处,洽洽会深入当地市场,与经销商、消费者建立联系。
 
以泰国为例。洽洽在进入泰国之初,是由经销商发展市场,而经销商当时主推的渠道是当地夫妻店和区域零售商上,但这样的渠道影响力相对较小。[8]
 
当时,泰国主流渠道是定位为社区超市的7-Eleven。据了解,泰国的7-Eleven由拥有卜蜂莲花的正大集团运营,截至2017年6月已经有至少10000家门店(而截至2017年中国只有2300多家),几乎占据泰国零售业的半壁江山。泰国消费者几乎会每天两次进入7-Eleven购买商品。[8]
 
洽洽的目标,就是将产品摆上7-Eleven货柜上。
 
但本土商品进入7-Eleven的门槛就已经很高了,在当时洽洽还未打开国外知名度、且作为一个外国产品,进入门槛则更高。除了要符合国家标准外,7-Eleven还会另外对产品品质、包装、品牌有要求。此外,当时的7-Eleven的瓜子品类已经有2个本土品牌,这样的sku对于7-Eleven来说几近饱和。[8]
 
即便如此难进,洽洽还是联合当地经销商一次又一次接触7-Eleven,推广其产品。既然7-Eleven进入门槛高,洽洽就邀请他们到合肥的工厂亲自检验;对包装有要求,那就将产品包装改成符合7-Eleven标准;产品知名度不够,洽洽就不断地参加当地的展会,为产品增加曝光量。
 
就这样“软磨硬泡”下,洽洽瓜子最终还是在7-Eleven货架上成功上线。
 

在鲁杰的分享中,为了推广洽洽瓜子,上线主流渠道,洽洽会以当地经销商推广为主,但也会给经销商传授“经验”,如,一家新门店开张,推广人员可以给超市所有的员工派发试吃。

 
进入当地主流渠道后的,洽洽瓜子便开启了一路狂奔。在泰国,洽洽进入7-Eleven后便逐渐站稳了脚跟。据报道,洽洽在泰国7-Eleven已经上架4个sku的产品,甚至挤掉了当地的大哥牌瓜子。2018年,洽洽泰国的业绩增长300%。[8]
 
在越南,当洽洽攻克了主流渠道后,不少本土超市会主动过来寻求合作。“当地一家主要做生鲜产品的绿色百货超市,也上线了洽洽的产品。”鲁杰解释,当你的产品在某家商店周边超市上线后,这家店就会主动找到经销商引入产品。
 
目前,洽洽建立了一张外销网络,与近100个国外经销商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未来,洽洽还会继续在目前空白的市场如西欧、中东、南美等扩大海外经销网络。”鲁杰说。
 
除了建立经销网络之外,洽洽还决定将供应链搬到海外。2017年,洽洽在泰国建厂,两年后正式投产。鲁杰介绍,目前,洽洽泰国工厂以泰国为中心,覆盖泰国本地市场的同时,还会覆盖以泰国为核心的整个东南亚市场,甚至也辐射到欧美市场。
 
海外布局16年的洽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据2023年三季度财报显示,洽洽海外市场增长超过10%。
 
2023 年10月27日,洽洽在接受机构调研时回应,东南亚特别是越南市场增速较好,美国市场也有恢复性增长,未来还会在印尼、中东等区域积极拓展。总体来看,公司海外市场增速略快于国内线下市场,目前情况良好,海外市场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10%左右。
 
关于未来,洽洽还会继续深耕海外渠道,寻求增长机会,进军瓜子空白市场的同时,打造第二品类坚果产品。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这是描述信息

道德热线: 021-641 58993

邮箱:um@by.com

版权◎上海大熊座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沪ICP备20160123号-1